热门搜索:
一、 概述
送检样品从外观看,属于组合型的轴承类的零件,断裂发生在外圈的轴套上,且已经严重变形。断裂的外圈轴套见图1,内圈轴瓦见图2。
图1 断裂的外圈形貌
图2 内圈的形貌
二、 宏观分析
对断裂的外圈试样各个部位进行了编号,见图3,各部位对应的内壁形貌见图4~7。内壁形貌显示内壁有严重的擦伤磨损痕迹,且擦伤磨损痕迹非常不均匀,局部磨损痕迹已经氧化变黄,在断口位置磨损痕迹已经氧化发黑。断裂源位置位于图8中虚线白圈的位置。对应的位置侧面是严重的磨损及氧化发黑区域,见图10。
图3 对外圈的位置编号示意图
图4 1~3位置的内壁形貌
图5 4~5位置的内壁形貌
图6 5~6位置的内壁形貌
图7 6~7位置的内壁形貌
图8 7位置断口形貌
图9 7位置内壁的擦伤磨损痕迹
图10 7位置断裂源位置与擦伤磨损痕迹的对应关系
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断裂源观察,断裂源位于图12和13中箭头所示部位。图14显示的是外圈内壁边部的金属条损伤掉落的形貌。
图11 体视显微镜下的断裂源
图12 体视显微镜下的断裂源
图13 断裂源对应的内壁形貌
图14 2位置边部金属条损伤形貌
三、 扫描电镜分析
图15是断裂源位置的形貌,图16是断裂源区严重氧化腐蚀后断续状的疲劳纹形貌,图17是断裂源区较为清晰的疲劳纹形貌。图18为扩展区的解理断口形貌,图19为终断区的变形撕裂的解理断口,并可见解理刻面间有撕裂裂纹。
图15 断裂源区的形貌
图16 断裂源区断续状的疲劳纹
图17 疲劳源区清晰的疲劳纹
图18 断裂扩展区的解理断口形貌
图19 终断区撕裂变形的解理断口及其间的撕裂裂纹
将试样倾斜后,暴露出断裂源见图20,图21和22为局部放大,图21显示断裂源位于内壁边部凸起的金属条和内壁的交界位置,该位置正好有一明显的金属剥落形成的小坑,图22显示内壁侧的坑有严重的氧化污染,图23和24显示断裂源附近的内壁侧有密集的金属剥落形成的小坑,坑内已经出现多条裂纹。
图20 试样倾斜后暴露出来的断裂源形貌
图21 断裂源的放大
图22 断裂源的进一步放大
图23 断裂源附近内壁侧金属剥落产生的坑
图24 图23的局部放大
四、 结论
(1)断裂属于单源疲劳断裂。
(2)断口分析可以得出的断口的形成有两个原因:
**,外圈轴套的内壁磨损不均匀,且有不同程度的氧化,说明外圈轴套与轴瓦的安装存在较大偏差,且运行过程中润滑不良,断裂源即位于磨损较大且氧化发黑的1和7位置的交界区域。
*二,结构设计上存在不足,外圈内壁的边部有一条凸起的金属条,金属条与外圈内壁过度圆角不足,导致该部位有严重的应力集中。在2位置,已经出现了金属条掉落,1和7位置的断裂源也位于这个部位。
(3)需要进一步完善材质、性能、组织等分析工作,确定断裂否是与材质不符合、轴瓦匹配不足等原因相关。